观点

首页   >  观点

观点

共塑亚太经贸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5-02-11

25年前,以亚太经合组织(下称APEC)建立为标志,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掀开了新篇章。浩瀚的太平洋,也自此成为了各国之间的纽带。时至今日,APEC已演变成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增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是今年APEC会议的东道主。与13年前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时相比,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已大幅提高,并与亚太地区各国形成了相互依存、共荣发展的格局。

今年APEC领导人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可谓恰如其分。在当下节点,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微弱、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分化,一系列新挑战接连涌现。亚太区域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能否重现活力,实现强劲复苏,是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如能借此机遇,就区域经济多项重大议题取得建设性成果,将向国际社会展示APEC各成员合作应对风险、挑战的决心,又能提振全球市场信心。

在所有议题中,助推亚太经贸合作加速一体化,将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亚太地区出现的两个新趋势,将赋予这一议题新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首先,近年来,以中日韩自贸协定(下称FTA)、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TPP),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为代表,亚太出现了大量自由贸易协定并行发展的局面。对这一趋势,各方判断臧否不一。担心者认为,这些贸易协定间遵循不同规则,存在相互竞争。在加速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同时,也会导致区域合作碎片化,甚至出现反全球化等诸多问题。

确实,在这些区域协定之间,难免有各个主导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甚至相互较劲。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区域协定的涌现也有合理和正面的意义。第一,区域协定的目标,都是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它们的共性,是更进一步推动贸易经济合作。这一趋势有经济上的内在逻辑,也符合全球化本质。第二,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合作框架,往往都是从地理、文化、经济联系等比较接近的周边国家间开始起步,逐步最终完成的。对于参与其中的各个国家来说,相近性可以让它们在贸易、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整合做得更为彻底。第三,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经贸一体化实践中,欧盟是做得相对深入的案例,但并没有人认为,欧盟正在变成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它的开放性,实际是增强的。因此,如果区域性经贸谈判的目的不是关门落锁,排斥与其他地区经贸往来的话,应该不会出现所谓的“小圈子”效应。

对于亚太地区来说,经贸合作的全面深入推动一方面极为重要,另一方面难度很大。在亚太地区整体层面上,地域太过广泛,各国经济发展阶段跨度巨大,各国间存在着历史、文化、现实利益诉求等诸多差异,想要在亚太地区实现类同于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一蹴而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实路径应当是:在亚太地区内部,首先在有相近地理、文化背景和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间分期分批推动经贸合作,加速地区间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阶段性推进,最终实现整个地区的经贸关系一体化。

中国针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广交各类朋友、寻找不同的共同点”,应该说相对务实、清晰:针对周边不同的国家及地区性同盟,中国在推动各类旨在促进各类经贸关系的谈判,以期通过分期、分批的方式,形成涉及贸易、投资、金融等不同领域的多方面合作关系。除此之外,中国近期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新型国家战略,体现出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中国更加重视助推亚太地区经贸关系一体化的态度。

其次,目前有关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第二个大趋势是:APEC各成员国适应更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亚太经济合作,已经逐渐从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为主,向以供应链合作、投资自由化、金融合作为核心的领域拓展。这一变化,标志着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与亚太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地区在这一新阶段已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成果。在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措施方面,东亚的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以及各个经济体对WTO的承诺中都有体现。虽然纵横交错的投资合作网代表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利益诉求和合纵连横的博弈,但它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会有利于整个东亚经济投资自由化及一体化的实现。

亚太地区各国在货币及金融领域内的合作,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开始酝酿。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日益活跃,全球资本市场的整合程度越高,金融风险的传播效应也在成倍加大。不管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都证明了这一点。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下,为应可能再次出现的区域甚至全球金融风险,亚太地区必须加强对金融风险传导的预判,加强亚太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在金融稳定层面的协作。目前来说,单有亚行这一个机制,是非常单薄的。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央行之间的更深入合作,也应加快。在这个意义上,由中国倡议、为亚洲量身打造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也是非常积极的一个合作进展。

针对上述新趋势,在此也必须指出的是,一方面,对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的长期未来,应保持积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以下两重挑战,也不容忽视:

第一,亚太地区的一些重要经贸谈判,目前的进展并不是非常顺利。这一方面源自各个国家在进行谈判时的利益诉求不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经贸关系之外的其他分歧被牵扯在内,影响了经贸谈判的进展。

以目前推进仍然较为缓慢的FTA为例:在此之前,中日韩三国,尤其是中日之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政冷经热”的解决方式。即在一定范围内,各方搁置不同政治立场,先行推动经济互惠发展,在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基础之后,再返回头来重新寻找政治方面的突破点。但根据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观察,目前中日在政治方面的不同,一时也并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将成为制约中日之间国甚至东亚地区在经贸关系领域内合作的主要掣肘。在所有的国家间交往关系中,经贸关系方面的往来,因为互惠互利,是最容易找到突破口的。但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在经贸关系领域内的合作尚且较为困难,相对更为艰难的经济一体化,甚至是欧盟一样的联合发展,长期前景很难预料,短期内也的确看不出太多的实现路径。为解开困局,亚太各方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以及智慧。

第二,虽然从地理、文化相似的地区开始推进各类贸易协定,是比较务实的态度。但在这个过程中,各方也必须小心拿捏,因为在不同的贸易协定之间,可能会形成叠加或者说竞争的关系。

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今年APEC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讨论如何加快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下称FTAAP)。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FTAAP的设想于10年前提出,目标是建立一个涵盖亚太经合组织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如果FTAAP能够最终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亚太地区各种类型自由贸易安排大量衍生而引发的各类负面效应,为深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提供更加完整、高效的制度框架。

在亚太区域范围内,目前在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合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挑战,更进一步凸显了APEC在该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务实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APEC亟须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规划新的目标和路径,在本地区形成更加高效的统一市场体系,以进一步增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的凝聚力,为新型亚太伙伴关系的构建奠定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讲的那样,亚太地区新的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更加深入的经贸合作有助于APEC成员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利益共享的亚太价值链建设,催生新的合作领域,为构建新型亚太伙伴关系提供新的驱动力。

希望通过这次APEC峰会,能够创造一个更融洽、和谐的氛围,为中国和亚太大家庭的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出版《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专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