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观点

观点

“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中国经济转型新出口

发布时间:2016-01-19

2016年1月14日,光华管理学院教授、NCFR 研究室成员颜色教授,在“思远行更远”系列活动上做主旨演讲。他以精准的数据和宏观的视角阐述了当前的经济状况和问题所在,强调了2016年深化改革的迫切性和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以下内容摘编自颜色教授发言:

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问题概述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信心不足。

首先看汇率市场。811汇改,人民币中间价一次性贬值3%。尽管央行一再重申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我们还是看到人民币单边连续性贬值。汇率的急剧波动,对市场造成第一次信心摧毁。

次看股票市场。股市负面情绪弥漫。股票价格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流动性、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我们的经济虽然很差,呈L型增长,也就是没有增长,但并没有变得更糟。去年12月,贸易数据在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出现了正的增长,我们的经济受益于第四季度的刺激政策,出现了缓慢复苏。2015年全年GDP增速保持在7%,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股市的下跌并不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而主要是信心不足。朝令夕改的熔断机制,更促使唱空中国经济成为主流。

市场信心不足,主要是对中国经济未来5-10年是否还能保持中高速增长信心不足,或者说对中国经济转型信心不足。近年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下跌是主因。投资和出口是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两大法宝。地方政府债务使得基础建设投资减少;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出现大量“僵尸企业”;此外,房地产市场尤其二线以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受制于全球经济疲软,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丧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非常弱。因此,中国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避免像拉美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市场关心的主要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2016经济转型的新出口

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消费和服务业开始替代投资和传统工业,但很难快速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唯有深化改革,尤其是要素市场的改革,才能继续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

供给侧改革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简政放权,减少行业准入限制,充分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其次是降低成本,包括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贷款成本,降低企业的社保成本。第四是去产能和去库存,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来进行优化。

2016年必将成为深化改革的元年。原因在于,如果2016年改革推不动,市场信心就会消失,2017年将出现经济进一步下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会向纵深发展。因此,作为“十三五”开局头一年,2016年必须深化改革。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财税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关系。地方政府不能只依靠转移支付,而需要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这样地方政府才有动力推动包括户籍改革在内的一系列要素市场改革。

去年秋天开始,改革的步伐已加快,国企改革纲要出台。2016年必然会出台包括国企改革细则在内的具体措施。如果这些改革能够落实,市场信心一定会回来。

展望:中国今后30年经济增长的长期潜力在大学生

短期来看,2016年稳增长是第一要务。新型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性银行注资、中性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政策,能降低经济短期内的下行风险,保障不低于6.5%的年增长率。

中期来看,2016年是结构转型的关键一年。如果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GDP增速必须维持在6.5%以上。为了达到这一中期目标,2016年必然将出台一系列改革细则,推动深化改革,重振市场信心。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每年将培养800万大学生,加入劳动力市场。20年后,加上新增的2亿大学生,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中将有5亿是大学生。当企业主发现这些优质劳动力变得更便宜之后,就会想办法引入适应这些优质劳动力的技术。这些大学生劳动力将在升级后的中高端制造业工作。因此,现在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低端制造业变 成中高端制造业。为了推动这一改革的发生,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进入软件开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这是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途径。未来二十年,我们将有世界上最优秀、最廉价的工程师。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一年培养1000万大学生,其中有600万是工程师。他们就是升级后的制造业中坚力量,也是未来服务业的需求主体。

我们需要深化改革,推动这些大学生中产阶级的兴起。如果做到这一点,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年到30年之后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像拉美比较落后的国家一样,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就看2016年。所以请大家拭目以待,2016年将是非常精彩的一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