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观点

观点

“继承者们”该如何接下父辈的旗帜

发布时间:2016-02-29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创业者逐渐步入退休年龄,中国的家族企业也进入了交接班时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使得中国的家族企业和国外的家族企业有着很多不同,也对中国家族企业顺利交接班提出了考验。为了帮助中国家族企业解决交接班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项目主持者 - NCFR 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教授接受《北大光华》杂志的采访,对此进行了详尽解析。

交接班危机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的家族企业传承模式曾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们胼手胝足,打造起如今已经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基业,如今,这些创业者普遍已经进入退休年龄,他们创建的公司企业,也正面临着接班人过渡的问题。

金李教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其中相当一批已经开始向第二代交班,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发展,所以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而对国内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家族企业的亲属关系,2010年到2012年第一大亲属关系还是一代夫妻共同创业。第二大亲属关系是兄弟姐妹共同创业,第三大亲属关系是两代人共同创业。2013年开始,两代人在同一家企业的亲属关系已经超过兄弟姐妹的比例,意味着中国家族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接班阶段,这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第一次。“而对于这种变动,我们既缺乏成功的经验,也缺乏失败的教训。同时,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准备好。”金李教授如是说。

中国工商联2012年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3000多家企业中间,有40%以上根本没有考虑过传承问题,已经进行传承的企业也不尽如人意。

金李教授说:“香港曾有一项对250家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所有者在交接班过程中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家族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蒸发60%,而且这一情况在下一代接棒后也没有得到起色。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A股1400多家民营商业公司大约50%是家族企业,这就意味着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从第一代传到第二代的企业有近70%,而能够顺利地传承两代的企业确只有10%多一点,只有3%左右的企业能够顺畅地传三代或者更久。

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20多年,大约只是创始人的工作年限。而欧洲的平均寿命更长一点,大约有4%左右的企业能够传承三代以上。

然而,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交接班过程中市值蒸发的问题,实际上,“后继无人”的危机恐怕更加迫切。

据金李教授介绍,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家族企业,“企二代”不愿意接班父辈的企业,他们或者去其他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金李教授表示:“我接触过的一些家族企业二代,他们说‘老爸老妈到时候把企业卖掉,把股权折算成钱给我钱好了,这个钱我怎么花,和父母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的决定。’我觉得很多商二代其实非常有志气,他们不愿意在自己父辈的羽翼下生活,我听到有二代几乎用呐喊的声音在喊出自己的心声,‘你们是白手起家的,你们能不能也给我一次白手起家证明我自己能力的机会。’”

中国式难题

事实上,中国家族企业的交接班还有很多独有的中国式难题。

金李教授认为,中国家族企业与国外家族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处于第一代向第二代交接班过程中,而国外的家族企业,多已经传承了三代以上,五六代的传承也很多见。甚至像日本的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已经以家族形式传承了上千年。

金李说:“由于中国家族企业历史短,实际上对自己的业务范围还没有完全定型。第一代创业者肯定是根据当时的市场需要确定业务范围,但是第二代继承者可能并不认同,会对企业整体业务进行调整,转向他所认同的领域。而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 其业务范围已经固定,它可以长期在这个领域耕耘下去,继承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这个商业模式。即使要转型,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原有的领域。比如日本的金刚组,它在历史上也经历过业务转型,甚至企业重组,但是其主业一直是寺庙的建筑,迄今未变。中国香港的李锦记,也是一直坚持做食品领域。”

另一个不同则在于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与改革开放过程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中国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大多数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只有一个子女,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即他们创下的企业,只有独一无二的继承者。

金李教授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家族企业的中国式难题,“家族企业的继承,有些类似古代王朝的继承,如果有多个子女,家长可以从这些子女中挑选一个最合适继承的孩子来继承企业,其他的孩子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国外的家族企业继承也是如此,一个家族往往有多个子女,家长进行广泛培养,最终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最能担当重任的来继承企业。但是中国现在,只有一个独生子女,不管行不行,甚至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没有其他选择,必须由这个孩子继承。”

而这一现状让不少企业家感到担忧,有人曾对金李教授说过:“我们这一代人,能成功的都是在残酷的商场厮杀中竞争出来的,现在接任的孩子,他们能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考验,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继承者”们的课堂

正是由于看到了中国家族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难,在金李教授和其他几位教授的联合推动下,光华管理学院专门设立了“领导与变革: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项目。

这一课程由光华管理学院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共同打造,中英文授课并配有同声传译,内容将包括家族企业、治理、传承、文化和全球战略等。教学基于真实案例,配合课堂讲课、实地访问学习以及嘉宾讲座。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主要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课程中将带领学员探究典型家族企业的特点,分析常见问题,并审视成功的家族是如何克服难题的,从而帮助学员评估所在的家族企业,衡量优势和弱势,制定稳健的成长计划,并为未来设定切实可行的期望;第二模块主要在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完成,课程中将带领学员考察家族企业如何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以及如何清醒认知企业内在优势并加强内外创新能力,从而挖掘新的市场机遇;第三模块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学习,课程主要是帮助学员了解如何增强组织领导力、架构、流程和文化,制定有效的增长战略,以及在代际传承中延续成功。

这些课程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华人家族企业的演变历史、家族企业的特点、国内宏观政治经济局势、全球化扩张战略等比较宏观的内容,也包括家族企业管理与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较、家族企业人才的培养任用、如何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更加细致、具体的内容。

金李教授表示,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上,国外已经研究了很多年,有很多心得体会,但中国对家族企业的传承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研究,也缺乏实践经验。家长对继承者的培养与国外相比也不尽相同,在国外,家族企业中的领导者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以备未来继承事业。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创业者在其创业时,还不知道创业能否成功,而且因为创业维艰,很少有人想到对孩子的系统培养,大多是等到孩子成年,自己开创的事业成功时,才开始想到接班人培养的问题。

因此,金李教授认为,通过在光华管理学院系统的学习,还包括在家族企业传承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牛津、哈佛两地的学习,可以让即将承担家族企业重任的接班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与各方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接管家族企业的重担 。

要让课程成为沟通桥梁

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并不仅仅是教导“继承者们”如何学习掌管企业,金李教授更希望,它能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

金李教授告诉《北大光华》杂志,继承者们与父辈的矛盾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第一代创业者往往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办企业,相比之下,“继承者们”可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长大,吃苦耐劳的精神略逊于父辈,但他们往往受过良好教育,多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眼界开阔,知识丰富,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就会与父辈在企业经营理念上产生矛盾,或者和企业的老员工产生矛盾,导致的后果是——要么继承者们不愿意继承企业,而另谋高就,自主创业;要么企业原高管离职,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有的甚至还会伤害到家庭感情。

金李教授说:“我接触过不少企业的二代,发现他们和一代的接班的过程中,交流沟通往往不是很畅通,从企业经营管理到人事变动,双方的矛盾会不断积累,二代觉得,既然你放手让我去管了,为什么还要像太上皇一样不断发号施令?而一代又觉得 ,不能眼睁睁看着二代犯错,要帮他避免犯错。由于双方理念不同,往往说不到一块去,时间一长,二代就不愿意和一代继续交流。但我发现,虽然孩子不愿和自己的家长交流,但对和其他家族企业的家长交流却不太排斥,他们有时候愿意和叔叔伯伯们说心里话,而这些叔叔伯伯自己家里也往往有类似的困扰,也会愿意和他们说心里话。所以我们设计的课程中,就有这样的内容,邀请不同家族企业的一代和二代一起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搭建起家族企业一代和二代的桥梁,进而帮助他们解决沟通的难题。”

需要解决沟通问题的不仅仅是一代和二代,实际上,家族企业掌舵人与非家族成员的高管之间的矛盾,也是金李教授希望能通过课程学习解决的问题。

金李教授告诉《北大光华》杂志,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家族企业不是特别喜欢职业经理人,他们更喜欢任命自己家族内部的人担任企业各层面的管理者,而职业经理人也不太喜欢去家族企业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在家族企业里工作,总有一种不被领导层当自己人的感觉,上升也会遇到天花板。还有一些家族企业中,跟随一代创业的“老臣”,在二代接任后,很容易由于理念、习惯不同发生各种矛盾冲突,长此以往,就成了企业健康发展的隐患。所以在安排的课程中,也包括了家族企业掌管者如何处理与职业经理人、非家族成员高管之间的关系,如何选贤任能等内容。还会安排和一些其他企业高管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看法,帮助家族企业的二代更好地了解职业经理人、非家族成员高管的想法、诉求,解决他们企业中存在的矛盾。

金李教授表示,中国过去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背后,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他希望能通过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的设置,解决好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这对家族企业、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都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