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金李两会资讯

发布时间:2022-03-14

Ø 20万亿元行业迎转型 信托又站在关键路口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0.94%

  20万亿元的信托规模是否已经调整到位,新业务的增长规模能否覆盖住旧业务的压降规模,这些都需要数据来进一步佐证。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金李提出,信托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信托业务创新仍需找到新出路,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站在20万亿元“十字路口”

  自1979年信托业恢复发展近43年来,行业历经数次调整,每一轮都在摸索新的合规方向。这期间,信托行业有过辉煌的“黄金10年”,也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隐患。2008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3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元;2017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达26.25万亿元峰值;2018年,信托业资产规模步入下行通道,至2021年降至20余万亿元。

  在信托行业资深专家、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看来,2018年是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历史元年。“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信托业自2018年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艰难调整时期。”周小明说,调整是两方面的,即“压旧”和“增新”,一方面压降旧模式下的融资信托和通道信托业务;另一方面开拓新增符合信托功能的新业务。

  “在资管新规大背景下,监管持续对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金融通道类信托、融资类信托、事务类信托规模骤降。”金李认为,管理规模的下降需要新业务弥补,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从资产端看,房地产行业调整,地方政府融资限制,加之金融机构整体去杠杆的要求,信托公司原有的主要投放领域难以维系,一些信托公司在非标业务规模下降、其他领域又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陷入了资金难以投放、缺乏新增领域弥补的空白期。

  对于20万亿元的信托规模,周小明认为,2021年,信托业新旧发展动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均衡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既是信托业调整到位的一个佐证,也是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起始点。

深挖信托制度价值

  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转型不是新鲜话题。就比如10年前,2013年信托业站上10万亿元台阶时,业内就意识到以银信合作为代表的通道业务不可持续,应该改变粗放式野蛮增长模式为深耕细作。《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还提出私人财富管理、另类资产投资和新型私募投行业务这三个引领信托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受困于传统的“舒适圈”,转型是缓慢的。如今,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都在发生变化,信托行业又赶上了风险暴露的窗口期,寻找新出路势在必行。

  “未来信托的私募投行功能将逐渐淡化,信托的资产管理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信托业新发展格局下的主导功能,而这些功能无一不是内生于信托的制度价值之内。”周小明认为,社会对于信托制度的价值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托业作为践行信托制度、发挥信托价值的核心推手,在其“黄金1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立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主要发掘了信托制度的私募投行功能,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融资的需求。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或许行业变迁后,有的业务类型可能会成为历史。但无论怎样,信托法律关系及信托制度运用必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事实上,近年来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提案,都在推广、挖掘信托制度优势方面下足了功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多次提到大力推动涉众性社会资金管理服务信托。比如,2020年两会期间,赖秀福提交了一份关于运用信托机制管理涉众性社会资金的建议,得到了业界的反馈和呼应,一些信托公司开始研究,并有成功实践。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围绕尽快修订信托法、完善信托的基本法律制度提交了提案。202112月初,这件提案也得到了人民银行的详尽答复。

行业转型的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契合信托业新发展阶段下的功能定位,信托业监管“新政”也日渐明朗。赖秀福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对信托业务的分类问题进行调整,在信托业务新的分类中要包含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等。”

  据赖秀福介绍,资产管理信托主要涉及以私募形式进行资金募集,形成包括固定收益类的信托计划、权益类的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的信托计划以及包括混合类的信托计划。这项分类与资管新规完全对接,其中,信托的融资功能也将少量存在。资产服务信托主要突出“受托服务”功能,包括行政管理、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财富管理及其他受托服务信托等。

  金李提出,要进一步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建议在存量业务压缩的过程中分轻重缓急,逐步回归信托本源。管理、优化委托人资产,并帮助信托资金流向实体、助力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的发展,对于投向符合国家大方向要求,且流向实体,监管合规的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对于部分存量项目的延期要求可以一事一议,避免过快收缩带来新的风险。

  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原有的融资信托和通道信托日渐萎缩;另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信托、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快速发展,涉众资金管理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信登信托登记数据显示,标品信托已成为新增资金信托规模主要增长点之一。2月份,新增投向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等标准化金融资产的标品信托业务规模484.22亿元,占当月新增资金信托规模比重的22.62%,较上月提高6.9个百分点。预计在信托公司传统业务规模持续收缩的情况下,信托业围绕受托服务功能、强化主动管理能力、通过TOFFOF等业务布局标品信托的趋势将会持续。

延伸阅读 | 平安信托推出“家庭信托”

  38日,由平安信托联合平安银行、平安人寿共同打造的普惠型信托拳头产品——“平安家庭信托”正式上市。作为一款特色化保险金信托细分产品,平安家庭信托旨在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生态优势,为中国家庭打造一站式、一体化的家庭信托服务,为更多国内民众家庭幸福提供有力保障。

  平安信托家族信托高级董事总经理李蕾表示:“这次推出的家庭信托,是我们转型发展下的一款创新产品。初衷是希望将信托服务向有需求的中等收入群体延伸,切实落实监管号召,真正让信托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以往家族信托千万元起步门槛不同,平安家庭信托作为一款特色保险金信托产品,将起步门槛定为100万元总保费或保额,客户可以通过期缴的方式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托账户的开立门槛。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家庭对于财产风险和收益的个性化需求,平安家庭信托底层产品设计提供三大解决方案——确定型、成长型、希望型,分别基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而制定。

  李蕾认为,信托是能够给予未来安全感和确定性的有效工具。它既能实现定向传承,保证财富与心意按条件定人、定时、定额分配,照顾到想要照顾的人,也能规避自身、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致力于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幸福提供更有力保障。

据介绍,平安家庭信托拥有“一个信托账户、一站式快捷体验、一体化生态管理、一辈子陪伴服务”的“四个一”优势。以较低的门槛设立一个可视化账户,为客户提供全资产配置综合金融服务,包括账户管理、保单管理、账户检视、定制方案等。

(金融时报记者 胡萍)



Ø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力量。应大力发展数字乡村,以数据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为乡村振兴带来全新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委员表示。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以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直播电商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金李委员建议,下一步,还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息惠民服务,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李心萍)



Ø 用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养老立体网络

    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提高,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庞大的老年群体为养老市场带来广阔的前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提案中建议,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用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养老立体网络,提升养老体验和养老服务品质。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8亿,老年人消费市场将增长至100万亿元左右。养老产业无疑是一片巨大蓝海,如何正确引导养老市场,推动养老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提案指出,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养老人才的缺失、资金投入不平衡、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资源配置和政策配合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金李表示,养老产业牵涉方方面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势必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投入。为此,金李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和投入力度,同时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

政府应做好主导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做到全局一盘棋。要从政府的税收收入中提留部分作为养老产业专用发展资金,同时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比如设立相关的基金,发行养老专用债券,动员社保资金配合参与,为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此外,金李还建议整合养老产业资源,打造跨界同平台养老新模式。由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实行多元化跨行业融合,将社会优质有效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养老质量。并通过探索新模式来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推动养老产业与养生健身、医疗卫生、旅游、地产、文化、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还可通过不同级不同地区养老院和社区的学习交流,催生新模式新生态,整合和吸引相关上下游产业的融合来产生协同效应。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给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金李建议,依托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中心,通过把各个社区和养老院联网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通过万物互联的便利性做到实时定位远程监控,打造智能养老立体网络。以此为依托,把握养老产业每一个环节和需求,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职。同时,把各级社康中心纳入网络内,让老人病有所医,得到全面及时的救治和帮助。

    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提案指出,养老产业基数大,涵盖社会面广,需要大量人才作为发展后盾,保证行业长期发展。金李建议,应积极发展养老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

    “政府要倾斜资源,鼓励各级高等院校和地区职业培训学校、机构重视和加大养老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源源不断为养老产业提供发展助力。同时鼓励引导各人才培训机构联合医院和医学院开设专业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和医护相关人才。金李说。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Ø 养老需要多少金?养老金融来帮忙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金融业可发挥资金管理优势,实现养老资金保值增值,夯实养老财富储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在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该体系发展并不平衡,第一支柱独大,第二、第三支柱有待强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人数为7218万人,积累基金4.2万亿元。

    针对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仍有待提高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提升企业年金强制性,扩大覆盖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快调整企业年金机制,扩大企业年金缴费来源;简化企业建立、管理企业年金必须履行的程序,缩短企业办理企业年金事务所需时间等。

    养老金第三支柱是提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力手段。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近年来,银保监会稳步推动养老金融规范发展,引导银行业和保险业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比如,2018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启动;2021年,银保监会决定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今年2月,银保监会先后发布通知,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

    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正在抓紧筹备。

    从行业实践看,金融行业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风险保障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养老保障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告诉记者,近年来,银行业积极进行养老金融的创新探索。比如,采取存房养老模式,将养老与住房租赁战略结合,重点解决老年人养老资产储备少、盘活资产难的问题;将资金保值增值与养老服务权益相结合,解决老年人养老面临的实际困难。

    保险行业也积极参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比如,在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长期护理等领域,保险行业积极提供风险保障产品和管理服务。同时,保险行业创新资金运用方式,积极探索投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等项目。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出,当前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仍显不足,需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尽快构建与老龄化趋势相适应的养老金融体系。

    周延礼建议,研究统一的养老金融标准,体现资金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确保养老金融产品具有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的特点。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建议研究给予养老金融业务参与主体一定优惠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表示,老人大多依靠养老金和来自子女的支持,以及过往储蓄产生的财产性收入,需要更好地进行财务规划,既保证在生命存续期有充沛合理的资金使用,也满足财富传承需求。

    金李建议,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老年客户的意识和能力。根据老年金融周期长、风险承受力低、需兼顾保险和投资需求等特点,更精细和有针对性地设计金融产品,打造中低风险、回报稳健、期限较久、能享受充分税收优惠的金融产品,提升老年金融的效率和可得性。

(新华财经记者 王虎云 李唐宁)



Ø 中国经济2022年仍将是全球复苏引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在接受CGTN Radio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科学合理。他认为,在全球疫情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仍将是全球复苏引擎。他对此充满信心。

CGTN



Ø 建议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技下乡

    “农民的全面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建议,运用数字技术来促进农技下乡,以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金李指出,我国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着难以对基层农业劳动者进行更直接指导的挑战。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还要解决个性化传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充分发挥技术型农民的积极性,以及推动农机推广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等问题。对此,他表示,农技推广需要进一步与数字技术进行紧密结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逐步成为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们积累人脉资本的重要平台。金李调研发现,短视频平台可以将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行情等向农民朋友传播,也可以支持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快手平台为例,截至2021年,其三农兴趣用户已超过2.4亿人,相关短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次。

    金李建议,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农技专家线上知识科普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建立新型农民可终身学习的“数字职业学堂班”。同时,推动农业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农产品实现规范化、品牌化,建立起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通道,并大力培养农村短视频,直播电商人才,对相关地区和人才实行奖励机制等。

    “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高效地将技术送到农民手里,提升农民自身生产力水平,引领并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金李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婉 实习生 谭斯尹)



Ø 发挥金融效能 支持乡村振兴

    长久以来,农村金融基础的薄弱使其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实现乡村振兴,金融不应在其中缺位,矫正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为其提供合规途径势在必行。农村的发展,长远看还要把根留在农村,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只让农民自己去发展,更不意味着限制农村资本流向城市,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再通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

    农村未来有着发展市场化的广阔空间,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金融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主要有两点: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先进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可以使农村金融提升到较高水平,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发展;其次要培养农民的金融意识,通过教育培养农民特别是下一代的金融意识。诚然,金融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只起辅助作用,但若充分发挥这一辅助作用,同样可以为乡村振兴赋能。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李慧)



Ø 久久为功,走稳走实共同富裕之路(两会聚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习近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新起点,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坚持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描绘的未来社会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张占斌表示,是否坚持共同富裕,是区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中国推动共同富裕建设,是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基本理想。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王国海认为,共同富裕思想深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反映出了平等、和谐、大同、共富的思想观念。”

  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必然路径。“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教训深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表示。“中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发展才能更可持续。”

向着目标积极作为

  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各地积极作为。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交给我们浙江的重大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激动地说。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五四村里,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开发公司让村集体经济结出硕果,强村富民有了“靠山”。

  “全体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农民变‘股民’;村域环境提挡升级,力争创建5A级景区;鲜切花、优质葡萄等特色农业项目越办越好;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蓝图逐步落地……”孙国文介绍,五四村今年有个“小目标”:村集体收入要突破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8万元,低收入人群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5万元。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曹县推动共同富裕的要诀。“曹县有汉服、木制品产业基础,通过电商助力,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曹城镇党委副书记兼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如今,曹县汉服销售额约占全国1/3,建成中国唯一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村民通过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过去一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表示。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面对共同富裕时间表,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有耐心、实打实地把每件事做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抓好农村共同富裕建设,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让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新希望集团发起了专项工程,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投资,新增就业岗位,培训‘新农人’,服务涉农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离不开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富裕不是‘内卷’‘躺平’,我们要鼓励劳动者通过创新创业增收致富,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为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说,“海尔内部推出了创客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通过创业实现成功;面向全社会,我们也打造了创业平台,帮助创业者实现‘有根创业’。”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让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表示,要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要先把‘蛋糕’做大,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既要保持稳发展的节奏积极作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张占斌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宋 爽 孔德晨 刘少华)



Ø 破解信托业转型难题:应继续把握去通道整体要求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信托业积极转型,各信托公司探索并尝试各类业务创新,在尝试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信托行业的转型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关于进一步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的提案》中提到,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务创新亟需找到新出路。

    金李指出,在资管新规大背景下,监管持续对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金融通道类信托、融资类信托、事务类信托规模骤降。信托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房地产受到限制、政府平台融资受限,加之金融机构整体去杠杆的要求,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信托最适合做财富管理

    金李37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指出,信托是中国的所有的金融工具中最适合做财富管理的。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信托可以说是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好用的金融工具,它实际上已经像国外成熟市场一样,将金融产品都打通了,只不过中国当前还采取的是分业监管的模式。而68家信托公司的机制实际上极其灵活,面对监管的柔韧性也非常强,是中国的金融牌照当中唯一经允许可跨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期限的行业,不光可以做金融资产,也可以做实物资产的投资。

    但是,金李也表示,过去若干年里金融脱实向虚,大量资金被用来支持房地产业,包括支持地方政府跟房地产有关的城投平台,而这当中大量的资金便来自于信托行业。这几年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对信托整个行业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这些治理整顿带来了这个行业的快速萎缩。

    根据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0.94%,较2017年四季度末峰值26.25万亿元下降22.11%。

    金李介绍说,现在所进行的是建国以来对整个信托行业的第七次治理整顿。监管的态度非常严厉,要求信托要正本清源,回归本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具体应该怎么做?近年来金李陆续提出一些有关信托业转型出路的提案。金李建议,应继续把握信托业去通道的整体要求,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比如可将信托行业资金投入国家支持的行业方向,如养老地产、双碳、新基建及高端制造业等行业,并在保证底层合规、全封闭运作、资金仅用于底层项目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此外,在金融助力应对老龄化方面,金李建议,借鉴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经验,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基金,更好汇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针对部分老年人智力退化以及身后智力残障子女投资决策能力缺失问题,推动建立完善老年金融服务委托制度和重大合同复查制度,利用好信托机制,为老年人以及其智力残障子女打造更加稳妥的长期金融解决方案。

信托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对金融工具的打通

后资管新规时期,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看待信托业的行业价值?

    金李表示,信托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对金融工具的打通。当前所讲的财富管理需要全方位全频谱地使用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才能利用所有市场来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托业天然就具有使用全频谱金融工具的能力,所以信托公司也是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最接近国外成熟市场中的财富管理机构的。因此,放眼长远,信托行业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只不过是信托过去的发展模式较为简单粗暴,侧重于销售,而鲜考虑风险。未来要往财富管理机构转型,不仅需要做管理,还需要深度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高度灵活的解决方案,将客户的利益最大化。

    金李强调,信托的这一转型方向是必然会发生的。信托行业当前转型的痛苦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升级转型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因为中国是把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几年中快速完成。

中国的财富管理会形成充分竞争市场

未来的财富管理会是怎样的格局?

    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四季度,资管新规过渡期实现了平稳收官。在新的发展阶段,业务合规将是财富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在家庭资产配置逐步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长期趋势下,财富管理将迎来黄金时代正成为业内共识,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布局财富管理业务。

    金李也表示,中国的财富管理会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进入其中,只不过不同的机构优势各有不同。

信托业正式踏上转型之路后,家族信托作为本源业务之一,被各家信托公司寄予厚望。

    中国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家族信托存量规模为2051.55亿元,同比增长80.29%,家族信托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在快速增长。其中,建信信托、山东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规模排名居前,四者规模占比合计超60%。而另一方面,同期信托行业总受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家族信托规模占比刚刚达到1%

    百瑞信托发布的《我国家族信托现状与完善机制研究》一文指出,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多与私人银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信托公司在其中扮演的也仅仅是产品供应商的角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家族财富管理信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划分成多种类型。比如,从职能角度看,就可以有家族财富传承信托、家族企业股权信托、子女教育信托、遗产信托和离婚信托等。

    金李也表示,目前的家族信托仍未完全实现对客户的转化,并且在家族信托业务开展中存在法律缺失问题。建议从法律层面制定有关服务类信托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委托人进行资产优化与管理,做到隔离有效。同时打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通道,信托公司完善自身的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将资金配置到更多能够创造价值领域。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Ø “创新不问出身”,企业科技创新需要更多政策空间

    “坚持开放发展高科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建议道,科技创新需要多种思想的碰撞、交流、思辨,我们需要全面参与到全球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以及国际的组织中,在“高水平”的国际环境中去与高手过招,坚持与国际主流产业标准和体系接轨。此外,技术进步要和实际应用目标挂钩,科研突破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要结合起来。

(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Ø 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金李除继续关注养老金融之外,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的提案》。 金李表示,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具体的问题与建议如下:
   
管理规模的下降需要新业务弥补。建议继续把握信托业去通道的整体要求,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对于信托行业资金投入国家支持的行业方向,如养老地产、双碳、新基建及高端制造业等行业给予政策支持,在保证底层合规、全封闭运作、资金仅用于底层项目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信托业务的执行层面存在一刀切建议在存量业务压缩的过程中分轻重缓急,逐步回归信托本源。管理、优化委托人资产,并帮助信托资金流向实体、助力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的发展,对于投向满足国家大方向要求,且流向实体,监管合规的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对于部分存量项目的延期要求可以一事一议,避免过快收缩带来新的风险。
   
在家族信托业务开展中存在法律缺失问题。建议从法律层面制定有关服务类信托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委托人进行资产优化与管理,做到隔离有效同时打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通道,信托公司完善自身的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将资金配置到更多能够创造价值领域。
   
存在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机会。建议鼓励信托机构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进行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且需要监管、财政联动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适度放宽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约束,通过信托擅长的非标准化业务结构设计和非标业务的管理能力,将不良资产盘活。
   
此外,在金融助力应对老龄化方面,金李建议,借鉴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经验,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基金,更好汇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针对部分老年人智力退化以及身后智力残障子女投资决策能力缺失问题,推动建立完善老年金融服务委托制度和重大合同复查制度,利用好信托机制,为老年人以及其智力残障子女打造更加稳妥的长期金融解决方案。

(金融时报记着 胡萍)



Ø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与途径

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来昌说,进顺村于2016年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企业股份全部量化到每位村民手中,让村民人人是股东、年年有分红,共享发展红利。

    “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村民,村委会安排他们到村属企业务工,并通过股份制改革给予相应股份,2021年全村人均分红6200元,户均分红2万元。罗来昌代表说。

    在再分配环节,社会政策要发挥兜底和调节作用,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围绕民生短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说,应统筹完善居民子女养育及养老保障,加大税收、社保等的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体现公平。

    “在目前社会保险总体负担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可考虑加大对居民子女养育方面的社保支出。如可在生育保险的支出中增加养育补贴。在社会保险中增加该支出项目,能够在国家层面统筹政策,同时也便于各地根据各自社保缴费水平设置可承受的支出水平。金李委员说。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金李委员表示,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普惠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政府部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引导社会资本在普惠性养老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在现有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改造方面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代表委员们表示,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对其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预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更需久久为功。只有靠奋斗凝聚力量,才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稳步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经济日报)



Ø 政协委员共话数字经济 探索安全发展路径

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数据交易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关注数字经济时代的隐私保护问题。他表示,随着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精准推送等做法越来越普遍,各种电子设备所安装的软件都可能时刻挖掘个人隐私资料,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数据被非法窃取和泄露。

   没有最基础的安全保障,“数据向善”就无从谈起。除了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之外,金李认为,应加强执法的力度,提高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成本。对于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的违法平台,应当执行禁止其再运营的严厉惩罚,对参与违法犯罪的相关人员,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应规定其终身不得再进入本行业。

    实际上,大数据时代,不仅个人关心自身的隐私安全。在其他层面,数据安全也是事关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市场主体而言,要想更好地发挥数据作用,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化交易,必须以保障数据资产安全为前提。对此,范树奎建议,要建立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数据交易所,探索以数据安全为前提的数据资产交易标准,同时加强和完善数据交易监管,探索数据安全与资产交易之间的结合点,高效推动与促进数据资产交易流通循环机制。

    从国家层面来看,规避因数据安全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国家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近年来,网络攻击已经从虚拟世界拓展到了现实世界,以黑客组织为代表的专业力量入场,关键基础设施、城市、大型企业成为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数据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他建议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各地在开展数字化建设之初就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金融时报 马梅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