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五期《北大案例大讲堂》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主讲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先生以“中美创业投资比较分析”为题,以其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独到的视角,为北大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就我国私募基金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判断和展望。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其董事长靳海涛先生是我国创业投资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拥有30多年企业管理、投融资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在数十年的从业过程中,靳海涛先生被评为2009CC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30年行业领军人物、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国家级创业投资行业排名评选的2011年度、2012年度优秀创业投资家金奖第一名、2007年广东省优秀企业家等。
靳海涛先生分析中美创业投资
在本次演讲中,靳海涛先生首先从发展历程、当前现状和运作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中美创业投资基金的异同。他指出,美国VC行业起步较早,已经进入稳定的平台期,政策法规相对成熟,而中国VC行业还处于爆发增长后的调整、巩固阶段,相关的政策法规仍在逐步完善之中。从募资阶段来看,美国VC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大学及基金会(Foundation)、捐赠基金、母基金、养老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募资市场相对成熟;中国VC的主要募资对象集中在富有家族个人、企业、上市公司等,据统计非专业机构投资者占70%以上,因此波动更大;美国的LP往往比较成熟,能够保证履行出资承诺;而中国LP资金总量不大,通常采用分期出资方式。投资方面,过去八年中美国VC投资年度之间波动幅度小于中国,多轮融资较为普遍,强调全球化运作;中国企业则不同,大多IPO前仅经过一或两轮融资,服务行业需求强劲,重视本土化运作。从退出渠道角度,靳海涛先生指出,美国VC的退出以并购退出为主,IPO次之,中国VC则恰恰相反,其退出以IPO为主,并购退出次之。
现场听众认真专注
此后,靳海涛先生又着重介绍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在中国创业投资行业中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靳先生介绍,深创投在政府引导基金领域独树一帜,早在2005年即与武汉市政府磋商,探索政府引导基金的可能性。2006年,深创投与五个城市签约后,不断摸索优化运作方式,并提出了“政府优先清偿、固定回报”、“政府分阶段参股、社会资本5年内有低代价购买权”、特殊分成、选择收购等一系列创新做法,不仅收获了丰富的项目源、形成了与政府资源良性互动的格局,更培养了创投人才、搭建起低成本的全国性增值服务网络。
除了政府引导基金,靳海涛先生指出,深创投强调履行社会责任,重点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初创企业和转型升级企业。截止2012年底,深创投投资的中小企业累计创造了超过160亿税收、近600亿利润和20多万人就业,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5%以上,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占到投资项目的82%、投资资金的73%。
在内部管理控制方面,深创投也有诸多成功经验。例如,深创投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流程中不断强化反方力量,行业分析报告由内部专业小组与研究中心结合项目本身进行,设立专人分析项目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与定位,并且投委会设置专职预审委员以报告预审意见。此外,深创投尤其关注集体决策过程,重视“阳光下决策”与群众性参与,全体员工均可参与投委会讨论,连实习生也不例外。投委会委员实行一人一票票决制,董事长手中也只有一票。通过上述种种措施,深创投积极打造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最后,靳海涛先生就推进中国私募基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我国应当重视多种母基金的发展,例如应当推动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政府引导性母基金,并探索发展央企引导性母基金。
在提问环节结束后,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老师作了简要点评,并代表主办方向靳海涛先生赠送了演讲嘉宾纪念奖牌。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而此后《北大案例大讲堂》呈现的精彩案例依然值得期待。
金李教授感谢靳海涛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