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新闻

两会 | 厉以宁:一位87岁老人,30年两会谏言

发布时间:2017-03-13


他,中国改革开放近
4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之一

他,一言一行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他,也曾身陷争议甚至屡遭“炮轰”  

他是厉以宁  

一位87岁的老人  

一位学者  

一位心系民生直言敢谏的改革倡导者  

今年是厉老参加两会的第三十年  

 

光阴30载,可长亦可短。30年应算是人生中的一段漫长岁月,但对于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每年春天参加两会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于是回望起这30年,便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眼而过了。  

201733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双手背在身后走向经济界别驻地北京铁道大厦,第30年参加两会的厉老步速较慢但依旧步伐坚定。

 

语卓见敢当先

作为所有制改革理论的代表人物,厉以宁的学者生涯充满争鸣。他提出的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理论,曾广受争议,然而却在上世纪90年代被中国改革的实践全面推动,并且一一证实。
30年来,虽然自己在两会上发表的观点和言论总会引起社会各界热烈的讨论,但厉以宁依然敢言敢当地推动着改革的前行,时间和实践是他远见卓识的最佳见证。

 

呼吁中国在加入WTO之前,先向本国的私营企业开放包括基础电信业在内的全部电信业务,以此加快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迎接“入世”后激烈的国际竞争。

——200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新经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光有高新技术成不了新经济。一方面要通过证券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严格杜绝操纵市场等不规范行为。  

——200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一些政府部门扶持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轻车熟路,却往往忽视了对众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在工作中“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他强调,要真正为非公有制企业“松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00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与体制上存在若干障碍有关,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  

——200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转换政府职能已拖了太久时间,政府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政府应该是社会管理者,为公共服务,如果政府老是包办代替,那么就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股改后中国股市才能真正走上正常的轨道。我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充满信心。  

——200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针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议4个“并重”环境治理和扩大就业要“并重”;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要“并重”;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要“并重”;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和运用资本市场要“并重”。  

——201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当前,改革更需要顶层设计,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无论是农业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或股份制,都是发现和调动民间积极性,实行自下而上式的改革。现在的改革和30多年前有所不同,需要改革的决策者具备战略眼光,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将整个战略布局做得更好。  

——201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有四大领域的改革需要解决:第一个领域是国企改革;第二个领域是城镇化改革;第三个领域是财政税制改革;第四个领域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改革的拦路虎是利益集团和制度惯性。  

——201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供给侧发力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改革,第一个要调整结构,关停一些企业,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第二个要补短板就必须创新,创意、创业、创新,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201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规模结构性调整不会那么快,还要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人口红利,新的出来了;我们的改革红利,不间断地出来了。  

——201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智凭实献建言

厉以宁先生有很多称谓,从“厉股份”、“厉民营”再到“厉城镇”,厉老笑称没有一个称谓能完全概括他的学术思想。

但毫无疑问,他是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针对国家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用所学和智慧,提出中肯建议和意见。他的思想正在影响中国未来。  

 

打破“非公36条”的玻璃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有细则出台,而垄断行业的国企也要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有利于双方的提高,允许民营企业进来,对国企长远来说是有好处的。

——200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房价问题是由供求决定的,供求紧张,房价要上涨。经济适用房或中低档商品房,既应考虑市场调节,政府也应调节,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能一刀切,不能把高档房跟廉价出租房混为一谈。  

人民币大幅升值是不可取的,但小幅升值利大于弊。所谓弊,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所谓利,是指这将有助于让中国广大企业认识到,扩大出口关键要靠自主创新、加强管理。让人民币在市场供求影响下上下摆动,自然形成人民币汇率。  

——200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用活”外汇储备,建议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增加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短缺的原材料和燃料;建立海外投资基金。  

——201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中国经济增长中,房地产业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拉力不够。如果说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大机车在前面跑,那就是房地产。不要谈到房地产就说泡沫,今天仍然要振兴房地产。  

——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城镇化已经搞了这么些年了,现在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今天中国正在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让更多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能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有财产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它扩大了消费。  

——201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人力资本的革命正在开始,新人口红利时代正在到来,原来是简单的生产要素重组,目前最重要的资源有两个,一个是信息,另外一个是创意。  

——201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心从容观大势

从通胀率一度超过20%的经济“高烧”,到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和上千万职工下岗潮,再到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位87岁的老人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熟稔潮起潮落,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厉老自有判断。在经济发展过热时他会冷静地提出“降温”见解;在外媒一致唱衰时,他却淡定从容地对国家经济走势保持自信乐观。  

 

在使用宏观调控的三个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的时候,有些行政手段过激。比如,某管理部门竟然用电话通知所属银行停止发放贷款。在宏观调控中,政府采用不规范的行政手段来调控,会造成政府威信的下降,影响调控效果。  

——200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931994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而此轮物价上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要综合治理此轮物价上涨,单纯靠压投资规模、紧缩不能解决现状,要“有所保有所压”。  

中国经济不会衰退,中国股市大趋势将与中国经济总体一致,但是二者不可能是同步的,有可能超前,也有可能滞后。中国股市发展到现在,每前进一步,调整期就可能会延长一些。中国经济仍是成长型的。  

——200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目前没有明显的通胀,但是如果经济增速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是为了防止资金过多流入资产的话,加息是可以的,但幅度不能太大。  

——201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对政府来说,不能养成宏观调控无所不能的观念,如果过分依赖宏观调控,可能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宏观调控不能代替改革,希望新一届政府把宏观调控转为预调、微调。  

——201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经济下行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当前经济下行和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质量有关。其次,经济总量基数越大,增速越慢,这是客观规律。第三,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给出口带来影响。第四,国内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有阵痛,在磨合期要有耐心不断适应。第五,技术创新从研究到应用,也需要时间。  

——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时期,GDP一半以上是第三产业的产值。2016年的趋势稳中有进、稳中看好,这是总趋势。  

——201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的转型、不断的改革当中来达到新的位置。现在说中国经济已经处在转型阶段的探底拐点,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  

——201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载春风系民生

厉以宁曾说过,“文章发表得再多,不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的改革没有用处。”因此,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研究都能“经世致用”。

他在两会上的提案议案亦是如此,向上为深化改革提供助力,向下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

 

政府应着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廉价房出租房问题。在房产结构调整中,应盖大量的廉价出租房供应低收入者。

——200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要增加国民收入,一定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要构建真正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其中就包括要考虑一个家庭需要抚养的人数。  

农村住房制度必须改革,应该给农民发房产证,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  

——201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1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  

——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明确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新法律法规不宜拖得太久,早出台,人们早安心。  

——201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厉语卓见敢当先

以智凭实献建言  

宁心从容观大势  

卅载春风系民生  

 

用厉老在200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观点作为结语:“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上面的压力,不做“风派”;一个是互联网的压力,互联网上说什么的都有,经济学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这或许是对这位87岁老人和他30年两会时间的最好概括。



分享到: